您当前所在位置:池州民盟 > 理论研究

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池州民盟| 发布时间:2009-10-24| 浏览次数:


                                  民盟池州总支 吴淞

党外代表人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统一战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培养优秀的党外代表人物,建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是统一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延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更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任务。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现状和特征。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现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凸显一些新特点。
    1、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发展现状
    一是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范围扩大、数量增长。就池州市而言,截止2004年底,全市已有各类民主党派组织7个,其中市级组织2个。各民主党派成员已发展到219人,成员数量是1995年的10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外知识分子已增至目前的6848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从原来的几乎为零发展到今天的5.4万人,仅加入工商联组织的会员就有3200名,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党外人士。随着改革开放和体制的转轨,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些对象也绝大多数为党外人士。党外人士在范围上的逐步扩大和数量上的绝对增多,从量上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产生提供了保证,拓宽了党外代表人物挑选余地,但也增加了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建设的工作难度。
    二是有些领域党外代表人物相对匮乏,青黄不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一大批党外代表人物,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并肩奋斗,经历几十年风风雨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然规律造成这些老一辈代表人物逐渐离开了工作岗位,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数量减少,需要有一批新生力量来补充和替代。因一些地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建设滞后,造成一些领域中党外代表人物的相对缺乏,后备力量薄弱,部分新产生的党外代表性人物社会影响难以与老一代相比,影响了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新老交替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交接。
    三是知识分子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主要来源。长期以来,党外知识分子一直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各个领域代表性人物的“源头”,就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中,党外知识分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我们培养的党外代表人物,大多是从知识分子中产生的。截止2004年底,池州市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已达3805人,占这类人员总数的60%;各民主党派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知识分子205人,占民主党派总人数的93.6%;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已是清一色知识分子,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知识分子已达100%。党外知识分子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主要来源,知识分子工作成为党外代表人物工作的重点。
    四是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以来,池州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和安排工作都有很大进展,党外代表人物的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在政治安排方面,一大批党外优秀代表人物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力地促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县(区)两级政协共安排党外委员535人,占委员总数的60%;市、县(区)两级人大共安排非中共代表268人,占代表总数的24.1%。在实职安排方面,一大批优秀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当地现代化建设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目前共安排科级以上党外干部232人,其中副厅级干部4人、副处级党外干部25人,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任职160多人,担任区县级领导职务7人。市、县(区)两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都按规定配备了党外干部。市、县(区)已有35个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了党外干部。党外人士安排人数大幅度增长,职位安排范围进一步拓宽。
    2、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总体特征。
    一是范围广、层次多,个体差别明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存在着领域、行业和地域分布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分布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个人经历、教育水平、从事职业、所处环境各不相同,从而产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参政意识等方面的差别。因此要因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更深入细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党外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学历高、职称高,勇于开拓创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大部分来自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部门,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分子居多。他们知识文化层次较高,思想丰富,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他们在本职工作中认真负责,勇于探索,身体力行,埋头苦干,成为本单位骨干分子和本专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既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又有很强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意识。
    三是年纪轻、阅历浅,经验积累不足。与老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相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虽然学历和职称较高,但年纪轻,阅历浅。表现出学识渊博,但经验不足;朝气蓬勃,但稳重不足,缺乏老一辈党外人士与中共一起历磨难更坚强,经百折而不回的经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老交替过程中,需要有一批新的党外代表人物来接替老一辈代表人物,走上政治舞台。
    四是工作忙、任务重,缺乏相关锻炼。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大多是单位的骨干分子,本职工作忙、担子重,党派实际工作时间短、经验少,从事政党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不足。他们生长在新中国,对统一战线的历史现状虽有所了解,但学习、理解、把握还不够深刻。在政治文化积累、社会关系把握、参政议政等方面均缺少足够的实践,缺乏老练的眼光、成熟的思维和正确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个性强、思维新,情绪波动较大。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大多是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占有广阔信息空间,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他们个性鲜明张扬,敏感好动,充满工作激情但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外界不利因素干扰和恶劣环境影响。缺乏老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百折不挠的执著,经受磨难、抗击摔打、承受委屈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以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统一战线新一代代表人物的培养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一大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逐渐成熟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还很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统一战线新一代代表人物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顺利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加强。但少数人认为举荐党外人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加强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把大批优秀人才留在党外不利于党的组织建设,从而错误地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同党的组织建设对立起来。二是缺乏健全有效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因缺乏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导致党外人物队伍建设缺乏“硬性规定”,人为因素多,随意性大,缺乏可操作性和持续性,普遍存在可有可无、时快时慢、时紧时松的现象。三是在党外代表人物的安排使用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八个忽视”,即:偏重党内干部安排,忽视党外干部安排;偏重政治安排,忽视实职安排;偏重对党派主要负责人的安排,忽视对其他优秀党外干部的安排;中央高层重视对党外干部的安排,地方基层忽视对党外干部的安排;偏重阶段性安排,忽视连续性规范性安排;偏重副职安排,忽视对主要领导岗位的安排;偏重论资排辈,忽视大胆使用;偏重使用时找人,忽视系统性教育培养。
    三、如何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注重培养、促进选拔、备用结合、形成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一)切实增强“四种意识”。
    1、增强政治意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增强党外有才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正确地看待党外同志。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内有人才,党外也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对于我们来说党外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发现。只要认识端正了,观念解放了,渠道畅通了,人才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3、增强大胆使用意识。坚持真诚、平等地对待党外干部,进一步搞好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重要作用,确保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四不忘一优先”,即选拔干部不忘党外干部,调整班子不忘配备党外干部,确定后备干部不忘党外干部,挂职锻炼不忘党外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党外干部。
4、增强培养意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抓好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把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政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二)建立健全“六项机制”。
    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贯穿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各级党委、政府应针对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特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建立起一系列科学的、有效的工作机制。
    1、建立选拔机制。发现、物色、筛选一批可造、可用之才是做好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工作基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产生机制、时代背景不同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因此,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物色判断标准也应有别于过去。一要明确新一代党外人物的标准。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衡量。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既有业务专长,又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外干部。二要摸清党外代表人物的底细。在目前人才流动大,队伍变化快,底数不太清的状况下,切实做好调查、摸底、登记和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外代表人物人才信息库,实行跟踪考察,随时更新信息,在动态中建立和优化后备干部队伍。三要拓宽党外干部的选拔渠道。在做好从科教文卫系统选拔党外干部的同时,注重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及工作骨干、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中选拔党外干部。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四要对选拔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作用,安排选拔对象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才干,考察他们的合作共事和组织协调能力;发挥人大、政协和政府各部门的作用,安排选拔对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考察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
    2、建立培养机制。一是制订党外干部的培养规划。把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纳入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培养规划,使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更具严肃性、规范性和持续性。二是创新党外干部培养方法。以中央和各地举办的党外人士培训班为契机,有计划地把他们送出去培养;以当地的学校、党校等为平台,定期举办理论讲座,对他们实行就地培养;以工作单位、专业学科为阵地,依托基层党组织对他们进行日常培养;以组织集体活动、举办座谈会等方式,邀请老一代代表人物进行经验交流,进行以老带新培养。
    3、建立推荐机制。在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立起来后,适时地发现优秀人才并及时推荐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物作用的关键。在党外代表人物的推荐使用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物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物的先进性,不降格以求,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不求全责备,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把握尺度,保证各方面代表性人物脱颖而出。在培养的基础上,确定优秀党外代表人物名单,作为向政府、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推荐的后备基础。根据党外代表人物的特长和专业,尽可能作对口安排,以利于党外代表人物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在推荐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程序,充分听取基层组织的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荐。
    4、建立使用机制。选拔、培养、推荐的目的在于使用,有培养无安排使用必将造成党外代表人物积极性的消退,造成党外代表人物的大量流失,造成党外代表人物培养成果难以巩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党外代表人物的使用安排,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注意克服“重培养、轻使用”的现象,对已经确定的后备人选,及时向组织部门推荐使用,努力做到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安排一个。建立切实可行,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安排使用的范围、时间和规模,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建立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有关制度,做到在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推荐、使用上目标同设、人选共选、责任共担,真正形成合力,避免党外代表人物培养、推荐、安排、使用上的脱节。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锻炼机会,加大党外代表人物实职锻炼的力度,让党外代表人物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提前上岗、异地交流、挂职锻炼、实职安排等各种形式,给他们铺台阶、搭梯子、压担子,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当地政府各项工作,更多地参与政府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增长才干。通过加强党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使党外代表人物在合作共事的实践中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5、建立管理机制。管理和监督是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方面是难以培养出优秀党外人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党外代表人物在所联系的群体中具备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思想言行往往不被约束或约束得不够严,容易“孤芳自赏”,“我行我素”。因此,在抓好对党外代表人物正面培养教育、挖掘内在积极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既要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区别对待一些错误认识。在党外代表人物管理工作中还要贯彻好党外代表人物劝留党外的政策,确保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巩固与发展。
    6、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与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培养党外代表人物的重要途径和工作方法,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历来都十分重视同党外代表人物交朋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加强与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通过多种渠道和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加强与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与沟通。一是坚持各级领导与代表性人物交友联系制度,经常与党外人士交心谈心,从感情、言语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思想上的认同;二是运用各类座谈会等形式,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党外人士了解相关信息,陈述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三是建立统战部门对重点部门、重点代表人物定期走访制度,包括节日慰问,伤病探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目的;四是充分利用一些带有统战性质的经济团体和民间组织联系大批党外人士的特点,开展联系沟通工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联系、沟通之后,更重要的是树立服务思想。对党外代表人物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反映;对党外代表人物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排忧解难,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推动和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同盟池州市基层委员会 电话:0566-3117064
E-mail:xrx@cn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