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池州民盟 > 理论研究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充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

来源:池州民盟| 发布时间:2009-11-02| 浏览次数:

 

民盟池州学院支部    钱汉东

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池州跨越发展,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容忽视的。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

目前,我市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高技能人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我市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有着重要作用。 我市要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工业强市的跨越目标,就必须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和提高,努力缓解推进工业化出现的技能人才紧缺状况。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人才强市观念

首先,要营造好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让各类人才放心、安心、舒心地从事他所钟爱的工作。要从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从主要负责人做起,充分认识、努力实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重要政绩。
   
其次,要营造好人才能干事业、干成事业的创业环境。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都需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重要的是事业留人。要给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干事业发挥作用的舞台,优化能够干事业的氛围和条件;要对人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少一点干预;要对各类优秀人才给予真诚的关爱,对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心尽力尽责地帮助解决。同时,对一些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领域,要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倾斜扶持。
   
第三,要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人力资本的激励是最重要的激励,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最重要的开发。要坚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多管齐下,注重着眼长远,通盘考虑,突出重点,优化提升。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加强人才需求的研究分析,明确培养、选拔、吸引人才的重点、定位和导向,建立和完善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是高职院校应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一批素质良好、知识够用、能力很强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池州学院和池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有相当多的人留池择业上岗,所以,两院应根据池州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本院办学特色,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明确学院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技能人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训练,在“应知”即理论知识方面达到高级工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应会”即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中级及以上水平,部分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高级工及以上认定。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院校要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三大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加强企业人才的动态管理,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市场配置经营管理人才的途径和办法。采取公开推荐、择优选拔的办法,有计划地重点资助一批年轻的企业法人代表到省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
   
三是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培养创新人才。在方法和目标上,迅速从一般性的知识补充转移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创造力上来,加强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传播。完善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的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或技术合作。
    (
三)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做大做强人才市场,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二是放开引进紧缺人才。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四是强化企业吸引人才的主体地位。五是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
    (
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二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四是切实疏通人才流动渠道。

    

   二〇〇八年四月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同盟池州市基层委员会 电话:0566-3117064
E-mail:xrx@cn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