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池州民盟 / 史海沉钩
民盟中央第一二三届副主席张学良秘书---高崇民
浏览次数:5753 信息来源:池州民盟 发布时间:2009-11-02 12:20

高崇民  (1891-1971),原名恩浚、字建国、号崇民,后以号行,18911114生于开原县靠山满族乡靠山屯村,后迁居开原县大寨子村。高崇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建国后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的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光明磊落,浩然正气;他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吏中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关,是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称赞他为"东北人民的师表"
   
高崇民幼年聪慧,机敏过人,随父就读于私塾,品学兼优。1909年赴奉天(沈阳)求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农林学堂。
    1911
年,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高崇民在奉天秘密加入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组织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进行秘密工作,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14
年,高崇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农林学堂。为了寻求救国之道,高崇民又考取了开原县公费留学生,东渡日本在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其间参加丁倒袁运动,1919年学成回国,从事短暂的教育工作。
    1923
年,高崇民因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续租旅大的活动,被军阀驱逐出奉天省境。1924年,高崇民在哈尔滨加入了国民党。此时,高崇民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革命者。
    1927
年,高崇民因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哈尔滨市政当局发生矛盾,被指控为共产党而遭拘捕,后经进步人士多方营救,加之查无实据,被押回奉天原籍。1929年,高崇民曾一度担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的秘书。
    1931
"·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蒋介石不抵抗的指令下,率东北军撤入关内,从而使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对此,高崇民愤慨万端,于924入关,到北平责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张回答,"中央有命令,不让东北事件扩大,一切听从政府。"高崇民对蒋介石卖国行径,义愤填膺,决心不做官,不经商,心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张学良为之感动,决定每月给高崇民300元生活费,支持他的抗日救亡活动。927,高崇民与先后到北平的东北著名人士阎宝航、杜重远、车向忱、卢广绩、陈先舟、王化一、王卓然等,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同时筹化组建东北义勇军。
    1935
年春,高崇民赴武汉徐家棚,向张学良痛陈己见,坚决主张东北军不打内战,应与共产党联合抗日。高崇民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是借刀杀人,目的是让东北军与红军在内战中,双方消耗殆尽。
    1935
6月,"四维会"在武汉开座谈会。会上,高崇民发言说:"蒋若不抗日,东北人就不拥护他当领袖。"因此,高崇民与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的贺衷寒进行了激烈地争吵,之后拂袖退场,为此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通辑。在这之后,高崇民潜居上海租界内。在上海,他通过杜重远结识了共产党员孙达生,并与孙达生结成望年之交。在孙达生的影响下,高崇民学习了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革命理论,开始了思想上的转变,认识到三民主义不可能救中国。他毅然地销毁了自己的国民党党证,决心跟共产党走。从此,高崇民把自己的一生同共产党、共产主义事业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6
月下旬,蒋介石命令张学良赴了陕北"剿共"(当时红军主力已长征到陕北),高崇民和杜重远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孙达生,孙达生即向上海党的组织汇报。经党中央研究,认为东北军张学良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实行民主、抗日三个条件下的联合对象,应争取与其联合,建立反蒋抗日联合统一战线。东北军、西北军、红军如能联合建立反蒋抗日大西北根据地,则不仅能解除党中央和红军之围,还可以联合苏联、外蒙,便于我军进军华北抗日,这将是拯救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一大转机。当此千钧一发之际,高崇民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被通辑的危险,接受党组织提出的与孙达生到西北去的建议。杜重远对此表示赞同,并写信让高崇民与西北军的杨虎城联系。
    10
月,高崇民与孙达生商议,决定分别去西安,这也是高崇民第一次接受党交给他的关系重大的使命。10月下旬,高崇民路经南京,特向阎宝航说明去西北从事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联合抗日的计划。阎宝航深知蒋介石放弃东北、卖国求荣,在华北对日退让、剿杀红军、镇压全国人民抗日的内幕,欣然赞同三军联合的计划,并与高崇民同返上海,与杜重远协商。协商后,三人联名给张学良写信。随后,高崇民又密访了天津、北平的地下党领导人王樟木等人,研究赴西安后开展工作的方法,并由胡至一陪同前往西安。
    11
月,高崇民到西安,会晤了杨虎城将军,转交了杜重远的信,并介绍了杜重远在狱中的情况。两人谈话投机,相见恨晚。随后,高崇民在东北军中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
   
张学良从南京返回西安后,得知高崇民因与贺衷寒闹翻被通辑,就单独会见了他。高崇民先把他和杜重远、阎宝航写的建议书交给张学良,并直言:"蒋介石让东北军剿共的阴谋,意在两败俱伤,伤在哪一边都是蒋介石的胜利。而共产党、红军是要建立苏联那样新型的国家,穷苦人是真心拥护的,因而是剿不垮的。况且,现在红军北上抗日,真心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东北军要收复失地,只有与红军和西北军联合,否则没有前途"。张学良听了高崇民的一席话,非常高兴,并委托高崇民再次赴新城大楼与杨虎城会晤,并言明东北军绝无占领西北的想法。高崇民到新城大楼后,向杨虎城转达了张学良深谋远虑的意图,揭露蒋介石妄图制造东北军和西北军之间的矛盾而从中渔利的阴谋,并力主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联合,共同抗日,挽救中华民族。杨虎城、杜承斌等约高崇民在三原东里堡杨虎城的别墅,与西北军方面的孙蔚如、赵寿山、申伯纯等上层人士会谈。后来,刘澜波、卢广绩、车向忱、栗又文又到了西安,共同与东北军、西北军上层人士研究联合抗日事宜。
    1936
4月,高崇民亲自参加了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的密谈,双方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一时期,高崇民一方面奔走于东北军、西北军上、中层人士之间,鼓动联共抗日;一方面与栗又文、孙达生合编秘密刊物(活路),宣传东北军只有抗日才有前途,揭露蒋介石卖国罪行。(活路)印刷得到了张、杨两将军的支持,但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并发出了通辑高崇民的通令。为了高崇民的安全,张学良秘令在洛川的王以哲、刘多荃将高崇民送到天津租界地。高崇民在天津向中央军委特科南汉宸汇报了在西北工作的情况。10月,高崇民又秘密来到西安,住在杨虎城的军需处长王维之家中。张学良和杨虎城常来此会晤高崇民,研究抗日大政方针。高崇民亲手动笔,修改了张学良组织的(抗日同志会)章程。
    12
11日夜,张学良将高崇民接到西安,同来的还有洪钫、卢广绩和黎天才。高崇民为张学良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楚国发生的一个故事,张学良深受启发,决定实行兵谏。1212,发生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让高崇民和申伯纯组织设计委员会,高崇民任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事变"中,高崇民极力赞同逼蒋抗日的主张,并且反对张学良赴南京送蒋,但未被张学良采纳,成了千古遗恨。"西安事变"期间,高崇民见到了他十分敬仰的周恩来、叶剑英。
   
高崇民始终没有忘记张学良将军。19467月,高崇民在东北解放区召开的各省市代表联席会议上,起草了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通电。194612月,延安各界纪念西安事变十周年,高崇民与关梦觉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纪念双十二、斥蒋介石背信弃义,要求释放张杨两将军》的文章。
    1949
年,高崇民得知杨虎城将军被害,满含悲愤,赋诗痛悼:"曾从杜老识尊颜,记忆犹新俱往焉。革命成功需代价,将军碧血照人寰。"
   
1961年、1964年和1966年纪念"西安事变"期间,高崇民都做诗赋感,切盼张学良将军早返故乡,切盼祖国早日统一。
   
高崇民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64年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开原,考察和研究工作。
    "
文化大革命"中,高崇民被林彪、"四人帮"以莫须有的"东北帮""叛党投敌反革命集团"大假案所迫害,于196810月被关押,1971729不幸逝世,享年80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崇民的冤案彻底平反昭雪,党中央在北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摘自《铁岭市志》)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同盟池州市基层委员会
E-mail:xrx@cntc.edu.cn 电话:0566-3117064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