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池州民盟 / 史海沉钩
民盟中央一届副主席收藏家----章伯钧
浏览次数:5824 信息来源:池州民盟 发布时间:2009-11-02 12:21

 

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1969年5月17日),著名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收藏家。安徽桐城枞阳县后方乡育才村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毕业后任安徽宣城师范校长。1922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长、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和民主活动,受聘为第一届、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筹组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同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1957年被划为“右派”(右派之首,1980年未被平反,是五名中央级未获平反的右派之一。),1958年1月26日,所担职务被撤销。文革中遭到严酷迫害。1969年5月17日因胃癌病逝于北京。骨灰于1982年11月15日被安放进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

[编辑本段]

活动年表

1895年阴历十月初一(即阳历11月17日),生于安徽枞阳县后方乡一个地主家庭(祖屋成为现在之育才村章家大屋)。6岁时其父章扬清不幸溺水而亡。与二弟章伯韬、三弟章伯仁由两位叔叔抚养。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英语系。

1920年毕业后即被聘为宣城师范英语教员并升任校长(宣城师范又名安徽省第四师范)。

1922年,以安徽省公费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黑格尔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朱德同住一室,及后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1926年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长、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副主任。

1927年11月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脱离中国共产党。

1928年在上海参与成立中华革命党。

1930年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

1933年参加“闽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受聘为第一届、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1年参与筹组民主政团同盟,担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

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

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

1948年9月,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入东北解放区,共同筹备新政协会议。章伯钧与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应邀首批离开香港,逃过了国民党特务的严密搜查,乘苏联轮船“宝德华”号北上,抵达哈尔滨。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7年在“大鸣大放”中提出批评共产党的政治见解,被指为要搞“政治设计院”。

1957年6月8日成为中国第一号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5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言;因他为右派之首,1980年时没被平反,仍被扣上这顶帽子)。

1958年1月26日,民盟中央宣布撤消章伯钧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的职务,而且他在民盟的历史被刻意淡忘。

被划为右派后,淡出政治舞台,但仍保留部长级待遇和全国政协委员一职,出入有汽车,跟随有警卫,由于容易受“瞩目”,故渐渐少公开活动;多与右派成员聚会、聚餐。

1969年5月17日病逝与北京。

1980年在《人民日报》正规表述中,他被定位为“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

1985年11月11日,农工民主党中央与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纪念章伯钧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给予章伯钧先生高度评价。

1986年5月23日,章伯钧珍藏且幸存之330部,共2562册善本藏书由夫人李健生代表捐赠至安徽省图书馆收藏。[2]

[编辑本段]

家庭情况

章伯钧有三次婚姻,分别是1920年在安徽枞阳,娶当地农家女林氏,生子章师明;1927年在武汉娶李哲民(李哲民1932年因肺结核殁于北平);1933年于上海与李健生(原名李淑娴,李哲民之妹)结婚,诞下两儿:大女章诒学,1939年生于香港,次女章诒和,1942年生于重庆。[3]

[编辑本段]

生平述要

  1895年11月17日

章伯钧(后左一)李健生(前左一)

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一日)章伯钧诞生在安徽省桐城县(今属枞阳县)后方乡章家大屋。他六岁丧父,幼读私塾,后入桐城中学。1916年考入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即今武汉大学)英语系。1920年毕业后任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址在宣城)校长,他聘请在武汉结识的恽代英萧楚女来任教职,使四师气象为之一新。

1922年9月,章伯钧公费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923年初,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主任邓演达、副主任郭沫若)宣传科科长(前任为郭沫若)。在北伐战争中,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农工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章伯钧参加了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郭沫若)、代主任职。起义军失败后流亡香港,从此脱党。

1928年春,章伯钧与谭平山等筹组中华革命党,1930年5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8月当选为中央干事会干事(总干事邓演达)、中央宣传委员会主席委员。邓演达牺牲后,他参与主持中央干事会领导工作。1933年秋,章伯钧和黄琪翔等代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会同李济深、陈铭枢等,与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共同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宣布反蒋(介石)抗日,通缉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停止“剿共”,联合中国工农红军。章伯钧任福建人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主席冯玉祥余心清代),兼任土地委员会主任。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章伯钧再度流亡香港,仍然明确地提出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主张。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章伯钧积极响应。同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香港改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抗日、联共、反蒋”为总方针,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思想武器”,章伯钧当选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宣传委员会书记,主持中央工作。1938年3月任总联络人,主持该党工作,7月代表该党被聘任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议员。

抗战期间,章伯钧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1939年11月,他与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等共同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推动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参与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1945年2月,他主持创办《中华论坛》半月刊,任主编,积极宣传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争取民主而斗争的政治主张,抨击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和反共活动。7月1日,章伯钧、黄炎培等6位参政员访问延安,受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的热情接待。7月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专门约见章伯钧和左舜生。回重庆后,章伯钧积极配合中共,反对国民党单独召开国民大会,并断然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章伯钧在政治上坚持与中共保持一致。1946年7月13日发表《章伯钧对“召开国大”的意见》,愤怒指出“这是一党独裁的大会”,为民盟拒绝参加“国大”作出了可贵的努力。1947年2月,“民解”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已经实际领导该党达9年之久的章伯钧,当选为主席。他的夫人李健生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此后,章伯钧积极参加了配合中共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947年10月27日,蒋介石下令解散民盟,章伯钧避走香港,11月与沈钧儒主持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推翻国民党独裁政府,建设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的政治纲领。

1948年秋,章伯钧等首批民主人士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22日,章伯钧与沈钧儒等55位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其他民主人士发表宣言,宣布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与中共共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9月,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伯钧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

1957年,在中共发起的整风运动中,章伯钧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帮助共产党整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反右运动开始后,被点名划为右派。章伯钧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后,被保留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等职位。“文化大革命”中,全家遭受残酷迫害,他忧愤成疾,病逝于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章伯钧的罪行材料均已推倒,只是不宣布平反。他的骨灰于1982年11月15日被安放进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他的亲属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皆得到安排或平反,夫人李健生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常委、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逝世。儿子章师明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常委、中央执行局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2002年年底离休后任中央名誉副主席。长女章诒学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这位北京大学物理系1964年毕业的高材生,潜心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卓有建树,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幼女章诒和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现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迫害,被判处徒刑20年,坐牢10年,九死一生,1979年平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1986年5月23日章伯钧夫人李健生代表章伯钧将生前苦心珍藏的古籍全部捐给安徽省图书馆,这批古籍共有明刻本277种、2239册,清刻本53种、323册,全系珍贵善本图书,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明正德刻本《唐文鉴》21卷、《汉魏诗集》14卷、《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2卷,明正德九年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50卷、外纪4卷和《资治通鉴节要续编》30卷,明成化刻本《贞观政要》10卷和《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15卷)附篇韵贯珠集(8卷)》以及明刻本歙县汪道昆撰《副墨》4卷等等。

1985年11月1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和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纪念章伯钧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发表讲话,说:“章伯钧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尽管在他的一生奋斗中也有过曲折,然而他不断追求真理,总结经验教训。纵观章伯钧先生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总的来说他是爱国的、进步的,为我们民族和国家做了好事,是值得我们纪念的。”[4]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同盟池州市基层委员会
E-mail:xrx@cntc.edu.cn 电话:0566-3117064
站点地图